Search

討論建築產業在職場的專業分工,總讓我想到David Chipperfield先生去年演講說:「雖然懷...

  • Share this:

討論建築產業在職場的專業分工,總讓我想到David Chipperfield先生去年演講說:「雖然懷念早期設計可以單純探討空間,但也認知現代建築急需回應環境、社會變化,有時建築師反而需要更多專業的跨域合作(multi-discipline)。」

空間如果只談建築、景觀、都市或規劃總是無聊,若包含地理、藝術、經濟、政治、市民、土地、生活、甚至機器學習,或許這樣的思考比較充實?

順便分享自己職場的跨域經驗:在都市設計部門(Urban Design)經常需要與建築、景觀建築、城市規劃(Urban Planning)及交通規劃(Transport Planning)等單位合作設計。在參與總體規劃設計案(Masterplan)時,則需更多的專業顧問包含結構、電機、古蹟、視覺影響、社區參與、日照分析等等的顧問公司來回更改方案,每次會議都像是設計補習。

一個案子究竟需要多少專業合作完成?以照片中倫敦St Pancras車站案為例,列出了相關所需專業給大家參考。

英國職場雖分工清楚,就業環境卻普遍鼓勵個人擁有跨領域多元背景,允許保持開放觀點、多角度批判,也難怪大家講話常表現所謂「英式」模糊態度,避免絕對。

延伸閱讀👉

1️⃣ 都市設計的跨專業合作案例:
https://mingtw.com/雷恩都市設計/?fbclid=IwAR20_K0fw-QytYm-jjIczBV1XjLgoYfWKI1s9jsTAnQnDvyLEoMoCwCxdZM

2️⃣ 都市學的跨學科教育經驗:
https://thesevengrader.blogspot.com/2020/07/blog-post.html?m=1

Article/ Phot credit: @haowenl

#駐英台 #景觀設計駐台派 #景觀設計 #設計 #設計師日常 #景觀人生 #工作瑣事 #設計思考 #都市設計 #跨領域
#twuklandarchnote #landscape #landarch #landarchproject #landscapearchitecture #urbandesign #multidisciplinar #stpancras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我們是一群來自台灣,目前或曾經在英國的:駐英台。 成員包含英國皇家註
View all posts